咨询热线:021-38688888

以“互联网”为重点提高工业转型升级

   日期:2018-08-21     来源:百度    浏览:201    评论:0    
核心提示:       “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当前,由发达国家发轫,全球已进入“工业革命3.0”时代、“工业革命4.0”时代。值得关注的是,与过去两次工业革命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和全球最大的
       “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当前,由发达国家发轫,全球已进入“工业革命3.0”时代、“工业革命4.0”时代。值得关注的是,与过去两次工业革命有很大的不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和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是以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姿态出现的。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加快形成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新格局,我国有望到2020年初步完成从“工业革命2.0”向“工业革命3.0”的升级,并奠定“工业革命4.0”的重要基础。  应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挑战  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体系是按照“工业革命2.0”时代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兴起和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特定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工业模式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  当前,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与高端制造业竞争的加剧。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历史背景是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目前,主要发达国家试图夺回制造业优势的势头非常明显。奥巴马政府明确提出要让美国经济“基业长青”,必须重振制造业。2013年,欧盟明确提出欧洲需进行“再工业化”以重振欧洲经济,并将工业占欧盟GDP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20%的总体目标。  与此同时,我国正在逐渐失去相对于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优势。据《德勤中国竞争力调查报告2011》数据显示,目前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人力成本约为中国的50%。从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来看,越南大概是1000元,印度约为600元,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达到2500~3000元。  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低成本优势也在减弱。例如,2003年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平均比美国要低22%,但到2008年底已收窄至5.5%,2008年之后更是逐渐下降。按照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调查,美国的人力与能源成本比欧洲和日本低得多,到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仅比我国长三角地区高5%左右。  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十三五”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互联网+”为重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确立推进工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基本目标,实质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全球化。  首先,需要实质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应把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明确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从35%提高到55%、占GDP比重从15%提高到30%~40%作为主要的约束性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标准。为有效落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制定“十三五”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专项规划,并提出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以及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大任务。  其次,要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化。这就要以“互联网+”推动制造业升级,形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基本普及数字化技术,实现机械产品全面应用数控技术,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初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智能化。  在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方面,需要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运用大数据提升信息、研发、设计、物流、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到2020年,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珠三角形成一批引导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产业园区,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旗舰企业,在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改造传统产业上取得明显突破,初步完成工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的转变。  第三,要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化布局。充分利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低成本优势拓展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把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契机,加快推动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向东盟、中亚地区“走出去”,使中国制造业在中国与东盟、中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发挥重大作用;加快中国制造业向金砖国家“走出去”,向非洲地区“走出去”,强化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支持国内先进制造业到欧美发达国家实施高水平的并购重组,通过并购获得重要品牌和技术专利,实现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获得本土化营销网络,实质性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建立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实施跨国公司战略,建立跨国生产和营销网络,形成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整合和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沪ICP备1904244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