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进步,机器人性能有了显著提升,在高精尖领域及危险环境中,越来越常看到它们的身影。适应智能化以及向互联网转型的大趋势,机器人作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集成,将掀起新的工业革命,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角。那些占据技术优势的行业或国家成本将大幅下降,其竞争力也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机器人已长大成熟。机器人是用途广泛的多功能自动化装备,应用于制造业已有几十年。以往它像个“娇小姐”,身价不菲,能干的活不多。得益于近年来的科技创新,如今机器人性能大幅提升,变得心灵手巧,而且价格更平民化了。新生代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以摄像头引导机械手臂,在智能化程度和精细化水平上都有了喜人的变化。 机器人与人工相比,其优势一目了然: 一是机器人效率高,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韩国,机器人能将劳动力开销降低33%,在日本为25%,在美国则为22%,这将改变长久以来全球工厂为获得廉价劳动力不断迁移的做法。 二是实现人工难以企及的精细化技艺和标准化操作,提高制造装配精准度,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当产品需要更新换代时,给机器人重新编程远比对人员进行培训快速高效得多,对于智能手机等更新换代快速的产品生产领域,急需机器人一展身手。 三是可从事危险和危害性工作,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境地。 机器人的短处在于,它毕竟是机器不是人,在个性化、亲情性的特色服务领域,机器人即使再先进,也难改变其机器本性。 机器人的使用领域主要限于工厂,那里环境受到精确控制,降低了机器人与人接触的风险和感知周围世界的需要。机器人应用自成体系,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具备相当高的工程技术水平。机器人的使用情况因地域和行业而不同,这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薪资成本以及劳动力监管规定。 如今,在汽车、电子电气等产品已实现自动化的制造业领域,约有85%的工作可由机器人代劳。化工和金属等行业也会越来越多地运用最新颖灵活的机器人。而目前只有10%的可自动化岗位实现了自动化,发展空间十分可观。按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分析数据,2014年,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为20万台,年增长近23%。 机器人制造本身就是很大的产业,发展方向将体现“三个更”: 一是智商更高。机器人的智能性与人脑差距悬殊,假设人脑是一台电脑,每秒可以执行38千兆的命令,而世界上最强大电脑深蓝只能执行这个数字的0.02%。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模糊处理能力也要有质的飞跃,具备一定的“情商”,更善解人意。 二是灵敏度更好。“手”是机器人的短板,人的手有惊人的精密性,里面有超过1万个“传感器”,这是机器人望尘莫及的。今后的方向是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继续改进机器人传感器和抓取系统,使机器人更灵巧。 三是价格更便宜。工业机器人价格目前下降至13万美元左右。成本结构大致是本体22%、伺服系统25%、减速器38%、控制系统10%以及其他5%。今后,降低减速器和伺服系统成本是关键。 机器人在中国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挑战,加之人口红利逐年降低、生产力成本上升,在高精尖领域和危险岗位广泛使用机器人是必然趋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16年,我国机器人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我国目前70%的机器人由外国厂商生产,减速器和伺服电机基本靠进口,价格居高不下,机器人创新及应用空间巨大。 总之,在精细化和标准化的高精尖领域,机器人具有常人难以比拟的长处。在全球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时代,机器人必将在众多行业大显身手。当然,机器人无论如何优越,它终究是人制造的机器,正确的态度是扬长避短、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