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动的意图究竟何在?拥抱互联网,究竟哪些领域比较容易实现互联网化转型?“互联网+”行动下将带动三类企业“‘互联网+’不是找最容易的领域,而是找比较难、对国家整个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具有意义的领域去推动。”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说。“互联网+”行动的提出,最大的焦点在于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从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起,中国互联网更多的是发展面向消费者的应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互联网开始加速向制造领域渗透。高新民认为,“互联网+”行动下将有三类企业主体:互联网企业、驱动升级的技术支撑企业以及转型后的一些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所擅长的是融合生活服务业,总体被包含在国家行动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ICT产业研究部主任何伟说,“国家提出‘互联网+’的意图比较明确,就是要推动经济提质升级,主要是融合工业等,属于较高层次的战略性规划。”互联网融合工业的威力,在美国“工业互联网”倡导者通用电气公司负责人看来是可以量化呈现的:在商业航空领域,工业互联网技术每节省1%的燃油,未来15年将预估带来300亿美元的收益;在燃气发电领域,工业互联网每节省燃油1%,未来15年将带来660亿美元的收益;至于医疗系统,每减少1%的系统低效率,未来15年将带来630亿美元的收益……“数据显示,假设说提高生产力从1%到1.5%,未来20年可以预见,互联网将使人们的收入提高25%到40%。”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人们期待,互联网进入产业应用以后,将带来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商业基因进化才是传统产业转型关键中国传统产业,尤其在工业领域,正以独特的“叠加优势”,等待“互联网+”引擎的全面发动。“中国制造业有规模优势,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门类齐全;中国的互联网也发展迅猛,用户规模最大,产业实力仅次于美国,拥有全球级别的竞争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辛勇飞说,两种优势叠加,将给中国带来新的产业增长契机。从苏宁开设“云店”、线上线下结合,到海尔“人人是创客”的实践,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拥抱,更像是产业谋求自我蜕变的凝练、重构过程。“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翅膀不一定就能腾飞,就像猪插上翅膀只在台风刮起时能飞,但当台风停下,猪还是猪,就会掉下来,遍体鳞伤。”《众创时代:互联网+、物联网时代企业创新完整解决方案》作者吴霁虹在考察上百家企业后得出结论——包括观念、行为在内的“商业基因”的进化,才是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成功与否的关键。“整个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趋势之下将形成新的生态体系:工业大数据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业云计算服务、融合应用解决方案等业态将出现,规模庞大的新兴市场应运而生。”辛勇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