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38688888

沈阳机床:解i5之惑 觅中国制造业转型生机

   日期:2018-08-21     来源:百度    浏览:176    评论:0    
核心提示:       机遇与挑战向来并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新名词“中国制造2025”带到公众面前。作为其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特征的典型代表,沈阳机床受到投资市场的持续追捧。专业机构分析,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i5智能机床市场收益良好,延续工业4.0概
       机遇与挑战向来并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新名词“中国制造2025”带到公众面前。作为其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特征的典型代表,沈阳机床受到投资市场的持续追捧。专业机构分析,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i5智能机床市场收益良好,延续工业4.0概念股强势,领衔智能机器板块大涨。   然而,来自于市场、、国内、国际的认可,并不足以拉直社会各界对沈阳机床的所有问号。i5是什么?智能机床什么样?对于正处在转型升级关键节点的中国制造业,它们又意味着什么?概念与现实的这层“窗户纸”,必须由用户的真实体验来打破。               企业主算精一本账。从没的拼到有胜算,成本下来了,质量、效率上去了,i5助力,让中国企业失于制造、收于智造。   “以前一个工人开一台机床,现在一个工人开4台机床,以每人每小时16元报酬计算,我每小时的人工成本就下降了12元。折合到每台机床上,相当于每台床子每月只需支付人工费900元。这样一来,我的单位人工费用就与越南、老挝、印尼和印度这些国家的企业持平了!”浙江省慈溪市鸿运电器有限公司是西门子、三菱、施耐德等国际电机巨头的零部件配套商,总经理戎艺群挂在嘴边的这本账,听着有点绕,但其实很直接。     像鸿运电器一样,眼下,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面临人工成本大幅增加的形势,最大危机就是订单转移。成年劳动力每人每月约合1000多元人民币的薪水,让东南亚国家成了国际资本的新选择。   “不转型,不提效,我们很快就得完蛋。”激烈甚至惨烈的市场竞争,逼得戎艺群们必须找到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新出路。        “一方面必须压缩成本,另一方面还得提高质量和效率,i5全部能够满足。”戎艺群说,“以前要加工新零件,得先画出设计图,再编程、输入机床,每个程序都需要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i5不一样,只要把设计图用U盘插入机床,编程、输入全部自动完成,进口的名牌机床也没这个功能。而且i5的加工精度、稳定性一点儿也不差,有什么理由不选它呢?”   在鸿运的生产车间,只有高中学历的操作工方晓力对i5的评价更为直观。“同时开4台比以前开一台机床的工作量还少,来回巡检就行了!i5还好学,没经验也能很快上手。”   价格仅为同配置进口机床的2/3,每台机床每天可创造利润至少2000元,使用5年后厂家还五折回购。已经有11台i5的戎艺群,今年计划再添置39台,“正在考虑争取一个工人最后能开七八台i5智能机床,我还想在两排i5机床中间铺条轨道,用机器人上下料,那样竞争起来我们就更有胜算了!”   失于制造,收于智造。让更多制造业企业看到了希望。   只有40人规模的宁波惠丰模具有限公司,去年产值增长300万元、达到1500万元。“我们生产的电动机齿轮箱配件精度高、质量好,产品全部出口。今年的订单还在增加,产值再升个几百万元不成问题。”总经理邵黎明自称是公司的质量工程师,试用i5机床时,他亲自“操刀”,连续加工100个零件,反复比较、测试,确认加工精度小于5微米(肉眼所见误差为50至100微米),他才拍板买。同时,又赶紧退掉了此前预订的其他企业的两台同类机床。         “谁要不信,就上我车间来看,超过5微米,来回路费我全给报销。”春节前,邵黎明又加订了30台i5机床。“等这30台到位了,我就给它们连上云平台,看看对生产有什么帮助。”         i5机床就是智能网络终端。从“千床一面”到个性凸显,通用设备也能“量身”打造,研发、市场紧密衔接,让供方、用户不再互笑“门外汉”。   作为“工业母机”,机床常被看作是通用设备,“千床一面”不仅表现在外观上,技术配置上也大多偏向于综合,用户是否适用并不在厂家考虑范围之内。        我要产出效率,你却给我光洁度。因此而产生的供方、用户互不理解,互笑“门外汉”现象并不鲜见。   “随着行业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无论是国外先进企业,还是沈阳机床,技术顶峰都达到了,但客户需要的不是你的综合性,而是针对性。”在沈阳机床集团总系统师朱志浩看来,“i5的优势恰恰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它可以设定多个版本,用于不同用途,用户不必再为多余的功能付出成本。”   i5,其实是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5个i打头单词的简称。它的诞生,掌握核心技术是首要前提。8年前,当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将沈阳机床全部身家押在这项技术攻关上时,能真正理解其中深意的人,屈指可数。   在历时5年、投入11亿元巨资研发,2011年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i5数控系统成功面世之时,来自各方的怀疑之声不绝于耳。   那么多的资金都用在哪了?研发它有什么用?   每个子系统,所有硬件、软件,逐个适配、磨合,制造多个实验性机床,购买试验设备,在实验室反复测试,寻找厂家试用,收集数据改进,再测试,再试用……时间、金钱的消耗,与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协同向前。   i5数控系统被称作“中国芯”、“中国大脑”。这意味着什么?“进口数控系统的一个板卡就相当于我们一套系统的价格,一块伺服板卡就相当于我们整台机床的价格,要升级、要搭载新的功能,都要另外付出高额费用。”朱志浩说。“有了芯、有了大脑,我们就能作自己的主!”   2012年,i5智能机床诞生,2014年开始批量生产。在期待的、探究的各种目光注视之下,i5智能机床上市当年订单就接近2000台,浙江区域用户重复购买率达到64%。今年1月份,i5智能机床订单就达到138台,相比去年月平均订单增长40%。   在机器人概念异常火爆的当下,来自用户的评价才让很多人意识到,每台i5机床其实就是一台智能机器人,也是一台智能网络终端,甚至在智能诊断、实时监控、远程控制等方面,功能更加强大。   尤其在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推动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当下,i5之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与意义,将愈加凸显。         机器在干,云在算。从改变生产方式到颠覆运转模式,i5洞开智慧之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未来并不遥远。   去年末,i5智能系统的五轴技术已经成熟,今年就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业内人士测算,目前起步阶段的i5智能系列机床每年的销量,就可为沈阳机床带来10亿元至15亿元的营业收入,未来还有巨大上升空间可以预期。   但在关锡友看来,这远远不是i5价值的全部。   眼下,用手机、平板电脑操控机床,已经使i5“指尖上的工厂”、“口袋工厂”成为现实。结合我国两化融合理念和德国工业4.0思路,沈阳机床以i5智能数控系统为基础、以i5智能机床为载体,全面启动i5战略,即集金融工具、加工解决方案、新机销售、机床租赁、机床再制造于一身的围绕机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服务转型。   简单地讲,就是沈阳机床打造了一个云制造“i平台”,所有纳入平台的机床是开着还关了,在加工什么、加工进度如何、质量怎样,有没有问题,都可以实时监控管理;由此形成的大数据,可以用来判断用户群体的机床使用效率,将闲置的生产力配置给需要的客户。   也就是说,通过“i平台”搭线,甲工厂闲置的机床可以租给没有此型号机床的乙工厂使用。既盘活了甲的闲置生产力,又省去了乙的重复消费。   未来,中国众多中小企业不必再花几十万、上百万购进工业软件,进入沈阳机床的“i平台”就可享受免费的云服务。   机器在干,云在算。哪里有需求,云就飘向哪里。   到那时,沈阳机床将不再是以生产机床、销售机床为主业的制造业企业,而是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维护者和不断创新者,制造业上下游的设备、材料、服务,都将是新的盈利点。   从创造生产力到调配生产要素,从改变生产方式到颠覆运转模式,这样的未来并不遥远。这也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生机所在,升级方向所指。沈阳机床“i5”战略实践,让现实已经碰撞到未来并正在发生着质的改变。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沪ICP备1904244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