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航工业“航空报国金奖”颁奖仪式在上海闵行研发基地举行,中航工业商业发动机公司6名外籍专家荣获该奖。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对获奖专家为民用航空发动机事业作出的贡献予以了高度赞扬。据悉,我国C-919国产大客机计划使用CFM国际公司的进口发动机。为了让国产飞机用上“中国心”,商发公司也在研制相应的国产型发动机。我国在航展上曾展示民用“长江-1000”发动机模型,该发动机技术水平与进口的型号相当。 这则给外籍专家颁奖的新闻发布以后,再次引发了关于国产发动机研发的讨论,那么,航空发动机为何那么难?中国人就造不出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吗? 航空专家称,我国的航空发动机落后是相对于欧美及俄罗斯这样一些发达国家而言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还是较为先进的。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所谓落后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航空发动机分为民用与军用两种,我们只是研制与生产军用航空发动机,长期以来没有从事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就像人一样缺了一条腿。二是就军用航空发动机而言,我们的性能落后,整整落后一代,相差20年。三是认识落后,观念落后,导致管理落后,体制与机制落后。航空专家分析称,航空发动机是高度复杂的精密动力机械装置,有数以万计的零部件组合在一个尺寸和重量都受到严格限制的机体内,在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载荷下、高可靠性地长期工作。航空发动机还需要满足性能、适用性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这些都涉及到多个学科的最新知识与技术。所以难在设计上,难在材料上,难在工艺上。研制航空发动机难,还难在科学试验与经验积累上。与其说发动机是设计出来的,还不如说是试验、试飞出来的。很多零部件只是初步设计,根本就不可能设计计算出来的,很大程度上是经验积累而成。只有通过大量的、反复的试验才能确定。零部件间的匹配、整机协调更是以各种试验、试车为主。所以有人说航空发动机是用时间“堆”出来的,用钱“烧”出来的,似乎有点儿夸张,但却有一定根据。无穷无尽的零部件试验与整机试验,必然花去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加之试验件试制从设计到加工周期漫长,因而造成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是既成事实。可以说航空发动机是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技术之一,是逼近技术极限的一门艺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结晶,体现了国家的科技水平。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有多高,航空发动机的先进性就有多高,没有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作为支撑,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是不可能研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