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21-38688888

挑战世界级燃气轮机巨头 上海电气的底气是什么?

   日期:2018-08-21     来源:百度    浏览:178    评论:0    
核心提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外企纷纷落户中国之际,中国企业也将目光瞄向了海外。通过在海外发达国家并购获取技术、专利,实现本土化生产和销售,既有利于缩短企业间的差距,更有利于避开贸易壁垒、乃至开拓新的市场。而随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外企纷纷落户中国之际,中国企业也将目光瞄向了海外。通过在海外发达国家并购获取技术、专利,实现本土化生产和销售,既有利于缩短企业间的差距,更有利于避开贸易壁垒、乃至开拓新的市场。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出炉,国内产业遭遇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企业出海就成了更好的选择。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都以国企居多。因为国企更容易将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结合,从而达到世界级的并购。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就从国企出海说起。       我们都知道,在工业领域,燃气轮机享有 “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誉。燃气轮机是一个国家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一直以来,GE、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外企业都牢牢把持着世界燃气轮机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市场。       近十多年来,中国燃机企业一直在寻求和跨国公司的合作。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就算合作的再好,双方总有一个现实的问题谈不拢,就像卡在咽喉里的鱼刺,吐不出来,咽不下去,这就是核心技术。跨国公司虽然各自为阵,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默契:那就是坚决不向中国企业出售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对于那些全球性巨头来说,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是他们能源板块获利的“王者”。       说起中国燃机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合作,我们就不得不提上海电气。因为上海电气就有这么一段痛苦的历史。1995年,上海电气与美国西屋合资成立了由中方控股的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约定一起研发、生产燃气轮机。但合作没多久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变,西屋公司将股权转让给了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更确切的说,是西门子花费1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西屋的发电业务部门。于是,上海电气的合资方由西屋变成了西门子,后来公司名称也更改为“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上海电气当初和美国西屋签订协议的时候约定,上海合资公司拥有燃气轮机的设计、研发包括毛坯的铸造技术、服务、全球的销售权(除北美以外)。然而,西屋变故之后,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       之后,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上海电气与西门子保持着 “盟友关系”。但是上海电气仅拥有西门子许可的E级、F级、H级燃气轮机制造和销售的权利,售后服务还是由西门子全权掌控。       因一直掌握不了真正的燃气轮机核心技术,无法开展服务业务,合资的热部件工厂也一直不太健康,上海电气与西门子的联姻关系一直微妙。上海电气转而在欧洲市场寻找下一个“机会”。而此时的全球燃机市场风云际会,三菱刚刚兼并了日立发电业务和惠普地面燃机,西门子收购了罗尔斯.罗伊斯部分业务,GE正忙着并购阿尔斯通能源业务,三巨头垄断之势更加明显,全球经营者进一步集中。似乎看起来,上海电气的机会并不多。       机会不多,不代表没有。2013年底,这个机会不经意间出现了。上海电气获悉,来自意大利的燃机老牌厂商安萨尔多正在待价而沽。上海电气迅速意识到,这可能是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于是,上海电气迅速组织团队赴欧接洽收购安萨尔多。在2014年里,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场来自中国企业对欧洲企业的并购,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关注GE和阿尔斯通的世纪并购案。没有人会怀疑GE并购阿尔斯通的决心,更没有人会质疑GE并购阿尔斯通以后在燃机领域的一家独大。即使意大利总理伦齐出席了热那亚市5月8日的签字仪式,即使在6月11日伦齐总理访华时和李克强总理见证下双方再在人民大会堂又进行了一遍签字,但正在意大利的上海电气能否最终牵手安萨尔多?好像没有人关心。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经过短短半年的谈判,在击败两家强劲对手后,上海电气出资4亿欧元以40%的股份入股安萨尔多最终顺利交割并立即开始商业运作。从上海电气与意大利安萨尔多签署的一系列协议来看,上海电气获得了安萨尔多全部的核心技术和后期维修服务,双方还宣布在上海建合资公司,让安萨尔多的燃机落户中国。似乎一切都很顺利,上海电气通过安萨尔多获得了中国企业最急需的燃机专利。用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文的话说就是,“这么短时间并购一家欧洲企业,这在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不过,他也坦言,“或许是因为上海电气与安萨尔多都“受过伤”,所以双方才最终走到了一起。”在十年之前的2005年, 安萨尔多突然结束了与西门子的燃机技术研发合作,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在欧洲,上海电气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在国内,对上海电气的质疑却开始出现。很多人认为安萨尔多只是一个欧洲不入流的燃机公司,之前都未曾听过。上海电气收购的价值值得商榷。而且安萨尔多根本不具备完整的燃气轮机知识产权,他的设备都是来源于与西门子的合作开发,且两家的机型完全一模一样,上海电气和安萨尔多牵手后共同推出的燃气轮机是否真的能在上海制造?这次收购背后,上海电气是否还有别的目的?上海电气已经是安萨尔多唯一的行业内大股东,为什么还要成立合资公司?短暂的喜悦后,这些来自市场的质疑就把上海电气推到了风口浪尖。       说起安萨尔多,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但通过调研发现,这家位于意大利的老牌燃机企业算是业内的“领头羊”,也是少数具有独立研发和生产能力的燃气轮机企业,并且在欧洲市场拥有稳定的订单源。在2005年结束和西门子的合作后,安萨尔多并没有选择投入巨大资源开发H级燃机,而是潜心改进原先与西门子合作的E级、F级以及小型F级燃机,并且开发出了独立的软件体系,拥有了自己独立完整的知识产权和专利。由此看来上海电气选择与安萨尔多合作是相信它的研发、技术能力。陈学文董事长独家透露,“在上海电气入股安萨尔多的一年时间里,双方已经在上海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合资各有分工,其中一家负责整机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由上海电气占据主动权。另一家负责燃机高温热部件的生产和维修。这家公司虽然也是合资,但上海电气占据着绝对主动权,合资公司名义上由安萨尔多占股60%,上海电气占股40%,但上海电气本身就拥有安萨尔多40%股份。按照财务收益的角度计算,上海电气直接加间接合计占有热部件公司64%的股份,因此该公司的管理层还是由上海电气任命,也是由中方完全控制。”据悉,目前合资公司已经在国内获得了10套F级燃机订单,买家包括华电集团、国家电投及申能股份、京能集团等,还有3台F级燃气轮机订单出口到了“一带一路”市场。       通过这次并购,上海电气不但如愿获得了中国一直稀缺的燃气轮机核心技术及后期维修服务技术,而且这次独创的收购方式也为中国燃气轮机的发展打下了国际化的基础。“业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制造燃气轮机的如果没有踏进欧美就等于白玩儿。这次收购的巨大成功也意味着上海电气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欧盟的‘地界’。中国目前正在推行‘一带一路’,可以想象,燃气轮机要是借着‘一带一路’走出去,那一定会为中国的燃气轮机翻开崭新的一页”。陈学文董事长这样描绘上海电气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的未来。       故事到这里似乎也该结束了?其实不然,意外之喜还将再一次眷顾上海电气 。       11月2日,GE官方宣布,持续一年多的GE并购阿尔斯通能源业务案落槌。GE在同意向竞争对手意大利安萨尔多出售部分阿尔斯通的燃机业务后,如愿将这家法国国宝级企业的能源板块揽入旗下。这时候,业界开始发现,这一发生在欧美电气巨头之间的交易实际上还有一个受益者是来自中国的上海电气。而这个收获使安萨尔多拥有了更多的产品线,也大大加快了安萨尔多进军H级燃机市场的脚步,并且还将推动安萨尔多和上海电气大家庭成为更加强大的全球燃机厂商。在问到上海电气是否提前已经获悉安萨尔多将获利阿尔斯通的燃机业务时,陈学文董事长表示,这确实是意外收获,但也是情理之中。       其实从GE的几次表态中也可以发现,GE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整个吞并阿尔斯通的能源业务,根本没有要将部分业务分散给其他竞争对手的考虑。然而,欧盟反垄断委员会的意思也相当明确,三大巨头垄断之意已经非常明确,GE已经占据了世界将近一半的燃机市场份额。为了防止一家独大,也为了分散实力。欧盟将同样是在欧洲区域、身处燃机“区域强者”的安萨尔多拉进了本次并购案。整体看来,安萨尔多的燃气轮机实力虽然不能与三大巨头媲美,但有自己独立的技术、机型和研发能力,是这次分散GE并购的最优之选。于是,GE在欧盟的强制性要求下向安萨尔多出售了阿尔斯通GT26、GT36产品线的各种资产。       陈学文表示,上海电气未来也将在中国同步销售这两款阿尔斯通的燃气轮机。同时,上海电气也希望未来能成为燃气轮机的“全球厂商”,与三大巨头同台竞技。不过,陈学文也坦承,“上海电气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对业主集团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还偏弱”,但在国内市场已经拥有非常强劲的竞争力了。       而对于变故以后的关系,上海电气和西门子都不愿意过多评论对方。不过我们也获悉,上海电气目前仍拥有西门子许可的E、F、H级燃气轮机的制造和销售权,此权利将一直到2023年甚至更久。       故事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期待不久的将来燃气轮机全球巨头行列里出现上海电气的名字。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加入我们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沪ICP备1904244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