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西门子成都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研发基地(以下简称“西门子成都工厂”),于2013年9月11日竣工,是西门子安贝格电子制造工厂(EWA)的姊妹工厂,也是在中国最大的数字化工厂,也是继德国安贝格、美国凤凰城之后西门子在全球设立的第三家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中心,是西门子工业自动化全球生产及研发体系中应用先进的数字制造技术建成的“数字化企业”,主要生产及研发西门子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人机界面(HMI)、工业电脑(IPC)多款工业自动化产品。 在中国西南腹地的成都,有一家特殊的工厂如果你想要参观,可能需要提前很久来预定。 这家工厂是德国制造业巨头西门子的第一家海外数字化工厂,也是其面向“工业4.0”的全球智能制造标杆项目安贝格数字化工厂的“姊妹工厂”。 在这里,机器和产品彼此可以实时沟通,生产工序经过信息化管理和优化,从而保证了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如今西门子成都工厂成为业内体验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必去之地,每年约有15000人参访。 “从产量上来说,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制造强国,而德国是制造工程强国,强强联合能够实现共赢。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工厂众多,客户也希望近距离看到本土环境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而中国西部在地域空间和人才上具有较大潜力,因此我们选址中国成都。”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凯飒在2013年接任西门子掌门人后多次到访中国。在他看来,中国很多地方有着全球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我在中国打电话从来不会掉线。要是在德国,从家里到公司的路上打电话,可能要掉线5次”。 就在中国两会之后,凯飒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的伟大转型》的文章称:“中国在继续稳步、持续、坚定地推进结构性改革。工商企业正在稳步推进现代化改造,政府坚定地提倡发展面向未来需求的科学技术。新的关注点不再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而是关注经济质量的提高。” “我当然也注意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重点就是结构调整。我很认同‘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其中提到的方向都非常正确。”凯飒说。 对于中国当下面临的改革环境,凯飒并不感到陌生。20世纪后半叶,德国经济重镇鲁尔区曾开展了一场相似的转型,“相比德国,中国体量更大,因此改革将是项宏大的工程,尤其是去产能领域”。 凯飒认为,成功实施转型,仅仅打造新产业是不够的,还要为新产业的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凭借数字化技术,德国安贝格工厂的产量在过去25年里增长了8倍,而同期员工总数则几乎保持不变,秘诀就在于持续培训。 “他们需要争取自己的未来,但是也要有争取未来的机会和权利。你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未来,这就要靠重新培训。”凯飒说。 2016年,西门子与中国教育部续签了教育合作备忘录,承诺在中德两国友好合作的框架下,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针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欧盟商会日前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并提出贸易保护主义和不公平竞争的担忧。 “我们对此并不担心,事实上我们非常欢迎‘中国制造2025’。西门子推出了面向未来的MindSphere物联网操作系统,我们正在帮助中国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凯飒说。 西门子1872年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在中国拥有31000名员工,既有“本地生产供应本地市场”,也有“本地生产供应全球市场”,比如西门子在全球市场上销售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仪器几乎有一半产自其在中国的生产厂。 在凯飒看来,当今世界已经高度互联,而在“工业4.0”时代,全球将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这其中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互惠互利很重要。中国政府了解跨国企业在经济振兴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但跨国企业也必须懂得,中国需要可靠的、拥有长远的大局观并勇于面对挑战的合作伙伴。 “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投资,不仅因为中国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市场,还因为这里有优秀的人才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凯飒说。